国产第一综合久久_日韩国产欧美成人综合另类_亚洲A∨色无码乱码在线观看_狠狠爱亚洲综合久久_夫妻系列无码性爱专区色网视频在线观看_97超在线视频免费观看_国产大陆亚洲精品国产_欧美亚洲日产小说图片综合_91精品免费视频在线观看_欧美日韩叧类精品

寧波眾信軸承科技有限公司
·導軌滾輪軸承
·A…/AT…導向校直輪,矯直輪,過線輪軸承
·W VW… 帶W形槽雙V導軌滾輪軸承
·LV…120度"V"型槽的導軌導向滾輪軸承
·SG系列-“哥特式”繡花機導軌滾輪軸承
·ZLV...系列帶螺栓軸導軌滾輪軸承
·LFR…帶"哥特式"U形圓弧槽導軌滾輪軸承
·LR系列-帶“R500”圓弧的導軌滾輪軸承
·NUTR,NA22系列...螺栓型滾輪滾針軸承
·NATR,NATV系列...螺栓型滾輪滾針軸承
·YLX系列-啞鈴型吊鉤軸承滾輪軸承
·FR/LR系列...“V”型導軌滾輪軸承
·111
·RE系側軸頸軸承、單斜邊導軌滾輪軸承
·FR.FRREI系列...80度V型槽滾輪軸承
·不銹鋼軸承
·不銹鋼微型英制軸承
·不銹鋼法蘭球軸承
·不銹鋼雙列角接觸球軸承
·不銹鋼加寬加厚軸承
·不銹鋼深溝球軸承
·異形特種滾輪軸承
·C44梯形菱形飛碟滾輪軸承
·LV20/10ZZ帶螺紋桿滾輪軸承
·LV202-41ZZ帶軸帶桿導軌滾輪軸承
·LV202-39ZZ帶M12螺紋軸導軌滾輪軸承
·LV202-38ZZ高品質帶螺紋軸滾輪軸承
·LV202-40ZZ帶螺桿滾輪軸承
·FR20Z,FR20超強承載導軌滾輪軸承
·C30.5菱形導軌滾輪軸承
·FR35Z進口機械機床滾輪軸承
·C44飛碟菱形滾輪軸承
·【非標軸承】校直輪(矯直輪)軸承、導向導線輪軸承、帶槽導軌滾輪軸承
·【LFR5201-20KDD】林業(yè)機械導軌滾輪軸承
·V25.2RS V3-70帶螺紋螺栓導軌滾輪軸承 M8×25×14
·U24/8.2RS帶U槽導軌滾輪軸承 8×24×12/14.5
·A1001ZZ V3.4-90校直輪軸承 8×30×10
·V624ZZ V3-135矯直輪校直輪軸承 4×13×5
·608/11.2RS加厚微型軸承 8×22×11
·U624ZZ R1.5校直輪鋼絲銅絲軸承 4×13×4
·V694/14.5.2RS V2-120加厚帶V槽導軌滾輪軸承 4×14.5×10/10.4
·U62010.2RS R3切割機導軌滾輪軸承 6×20×10/12
·V625V3-135彈簧機校直輪軸承
·V624/6ZZ V4-90調直(校直輪)軸承 4×13×6
·SL1608.2RS V2-120校直輪拉絲軸承 5×16×8/9
·V683ZZ V0.6-100微型校直輪導線軸承 3×7×3
·V608ZZ V1.27-90校直導線輪軸承 8×22×7
·V625ZZ V1.5-90鋼絲銅絲校直輪軸承
·V623/13ZZ V3-90校直輪軸承 4×13×4
·U635ZZ R2.8-1導軌拉線校直軸承 5×19×6
·R6/15ZZ單面凸出英制微型軸承
·【CR45BC/BE】同/偏心螺栓滾輪軸承
·V626ZZ V1.0-90彈簧機校直軸承 6×19×6
·U625ZZ-R1.3×0.6 導線輪校直軸承
·【608/W14】雙列加厚球軸承 8*22*14
·U608ZZ R2.0-3校直輪拉絲軸承 8×22×7
·MBHJ13CNS帶螺栓滾輪軸承 M4×12.8×8/16
·V1045/16.2RS V8-120導軌滾輪軸承
·【FK1000】渡鉻紡線機軸承
·【U35/5】U槽紡織機械滾輪軸承
·【V20M5】內螺紋移動設備滾輪軸承
·V22/37.2RS帶螺栓型導軌滾輪軸承
·T626ZZ 帶T形槽校直輪軸承 6×19×6
·【V16.5】V型導軌滾輪軸承5*16.5*9*11
·【CR25】不銹鋼滑輪軸承 4.98*25*6
·LV202-39ZZ導軌滾輪軸承 15×39×18
·U624/7ZZ 加厚雙列滾輪拉絲軸承 4*13*7
·V625ZZ V1.4-90導線過線輪軸承 5×16×5
·U684/14ZZ V2-120啞鈴形軌道滾輪軸承 4*12*14
·V103114ZZ V3.2-90導軌滾輪軸承 10×31×14
·【825/1415】雙列滾輪軸承
·【K3】加厚過線滾輪軸承 3*16*4
·【SL1616V1-90】精密拉絲校直軸承 5*16*17
·【U22】導軌滾輪軸承8*22.4*13.5*14.5
·LFR5201-10ZZ/39 導軌滾輪軸承
·【U16/4.763】紡織機械紡線輪軸承 4.763*16*4*5
·【SG25】內螺紋激光繡花機滾輪軸承
·U625ZZ R1.3-0.6 導線校直輪軸承 5×16×5
·619/15.4帶滾花非標軸承 6×19×8×15.4
·T22導軌滾輪軸承8×22.4×13.5×14.5
·【LFR50/5ZZ-T】自動化設備滾輪軸承
·【C28】單列斜角直線導軌軸承
·【SL1116V0.6-90】拉絲校直輪軸承 3*10*17
·加厚U624ZZ R3導向校直輪軸承 4×13×7
·6203/43-2RS帶銷釘汽油發(fā)電機軸承
·605/16.2RS內圈凸出標軸承 5×14×5×16
·RLN30 PCN30導軌滾輪軸承
·SL401516ZZV5-90°雙列導軌滾輪軸承15×40×16
·【SG66】導軌滑塊滾輪軸承 6*22*10
·【SLV2413/8】不銹鋼V槽導軌滾輪軸承 8*24*11*13
 


技術資料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技術資料  

軸承代號表示方法及熱處理選用的設備
 

 滾動軸承代號比較復雜,下述代號僅為最常用的、最有規(guī)律的部分。
  軸承型號含義各個軸承代號意思 表示前置后置代碼含義suffix and prefix number
  代號用途:代表象征滾動軸承的結構、尺寸、類型、精度等,代號由國家標準GB/T272-93規(guī)定。
  代號的構成:
  前置代號——表示軸承的分部件
  基本代號——表示軸承的類型與尺寸等主要特征
  后置代號——表示軸承的精度與材料的特征
  軸承代號的組成如下表所示:

  內徑代號:一般情況下軸承內徑用軸承內徑代號(基本代號的后兩位數(shù))×5=內徑(mm),例:軸承6204的內徑是04×5=20mm 。 
  常見特殊情況:
 、 當軸承內徑小于20mm 

 、 當軸承內徑小于10mm,直接用基本代號的最后一位表示軸承內徑尺寸;例:軸承608Z,用基本代號‘608’的最后一位8作內徑尺寸,軸承608Z的內徑為8mm。以此類推627的內徑為7mm,634的內徑為4mm。
 、 軸承的內徑不是5的倍數(shù)或者大于等于500mm,內徑代號用斜杠‘/’隔開。另一種情況:有部分滾針軸承舊代號內徑代號直接用‘/’隔開。這幾種情況‘/’后邊的幾位數(shù)值為軸承內徑尺寸。見下表示例:

  以上是幾種軸承內徑常見的表示方法,國際上有些公司的代號都不盡相同;要以實際情況為準。具體要參考各種資料和各廠家樣本。
  尺寸系列代號:用于表達相同內徑但外徑和寬度不同的軸承,見圖。

  外徑系列代號:特輕(0,1),輕(2),中(3),重(4)
  寬度系列代號:一般正常寬度為“0”,通常不標注。但對圓錐滾子軸承(7類)和調心滾子軸承(3類)等類型不能省略“0”
  6010為輕薄系列,應用于輕載荷、高轉速;6210是輕型系列,輕型負荷轉速最合理,是應用面最廣的類型;6310是中重型系列;6410是重系列,用于重載低速。中型和中重型應用最廣,如各類機械傳動部件、中小型電動機、流水線傳送帶、摩托車等等各種機械設備幾乎都有用到這兩種類型。
  類型代號:應記住常用的軸承代號:3,5,6,7,N五類,對應老代號為7,8,0,6,2類。.
  公差等級代號見表:
  向心軸承和角接觸球軸承分五級見下表(高→低)

  圓錐滾子軸承分四級見下表(高→低) 

  推力球軸承分四級見下表(高→低)

  如需要較高公差級別的軸承,可根據(jù)GB307標準規(guī)定選用適合的公差等級軸承。
  游隙代號:游隙代號分六級以/C1 /C2 /C3 /C4 /CM為代號,CM為電機用軸承游隙組,其他游隙組數(shù)值越大游隙就越大;C0為基礎組游隙不標注。選擇軸承游隙要充分考慮軸承安裝孔和軸承與軸的配合公差及溫度,詳請參考GB/T4604標準。
  代號方法示例:
  例①6308  6--深溝球軸承,3--中系列,08--內徑d=40mm,公差等級“O”級、游隙組為“0”組都不標注;
  例②N105/P5  N--圓柱滾子軸承,1--特輕系列,05--內徑d=20mm,公差等級為5級,游隙組為“0”組不標注;
  例③7214C/P4  7--角接觸球軸承,2--輕系列,14--內徑d=70mm,C--公稱接觸角α=15°,P4--公差等級為4級,游隙組為“0”組;

  例④30213  3--圓錐滾子軸承,0--正常寬度(0不可省略),2--輕系列,13--內徑d=65mm,公差等級為0級,游隙組為“0”組。

 (1) 清潔熱處理
  熱處理生產形成的廢水、廢氣、廢鹽、粉塵、噪聲及電磁輻射等均會對環(huán)境造成污染。解決熱處理的環(huán)境污染問題,實行清潔熱處理(或稱綠色環(huán)保熱處理)是發(fā)達國家熱處理技術發(fā)展的方向之一。為減少SO2、CO、CO2、粉塵及煤渣的排放,已基本杜絕使用煤作燃料,重油的使用量也越來越少,改用輕油的居多,天然氣仍然是最理想的燃料。燃燒爐的廢熱利用已達到很高的程度,燃燒器結構的優(yōu)化和空-燃比的嚴格控制保證了合理燃燒的前提下,使NOX和CO降低到最低限度;使用氣體滲碳、碳氮共滲及真空熱處理技術替代鹽浴處理以減少廢鹽及含CN-有毒物對水源的污染;采用水溶性合成淬火油代替部分淬火油,采用生物可降解植物油代替部分礦物油以減少油污染。
 。2) 精密熱處理
  精密熱處理有兩方面的含義:一方面是根據(jù)零件的使用要求、材料、結構尺寸,利用物理冶金知識及先進的計算機模擬和檢測技術,優(yōu)化工藝參數(shù),達到所需的性能或最大限度地發(fā)揮材料的潛力;另一方面是充分保證優(yōu)化工藝的穩(wěn)定性,實現(xiàn)產品質量分散度很小(或為零)及熱處理畸變?yōu)榱恪?/span>
 。3) 節(jié)能熱處理
  科學的生產和能源管理是能源有效利用的最有潛力的因素,建立專業(yè)熱處理廠以保證滿負荷生產、充分發(fā)揮設備能力是科學管理的選擇。在熱處理能源結構方面,優(yōu)先選擇一次能源;充分利用廢熱、余熱;采用耗能低、周期短的工藝代替周期長、耗能大的工藝等。
  (4) 少無氧化熱處理
  由采用保護氣氛加熱替代氧化氣氛加熱到精確控制碳勢、氮勢的可控氣氛加熱,熱處理后零件的性能得到提高,熱處理缺陷如脫碳、裂紋等大大減少,熱處理后的精加工留量減少,提高了材料的利用率和機加工效率。真空加熱氣淬、真空或低壓滲碳、滲氮、氮碳共滲及滲硼等可明顯改善質量、減少畸變、提高壽命。
  軸承零件的熱處理質量控制在整個機械行業(yè)是最為嚴格的。軸承熱處理在過去的20來年里取得了很大的進步,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熱處理基礎理論的研究;熱處理工藝及應用技術的研究;新型熱處理裝備及相關技術的開發(fā)。
  1 高碳鉻軸承鋼的退火
  高碳鉻軸承鋼的球化退火是為了獲得鐵素體基體上均勻分布著細、小、勻、圓的碳化物顆粒的組織,為以后的冷加工及最終的淬回火作組織準備。傳統(tǒng)的球化退火工藝是在略高于Ac1的溫度(如GCr15為780~810℃)保溫后隨爐緩慢冷卻(25℃/h)至650℃以下出爐空冷。該工藝熱處理時間長(20h以上)[1],且退火后碳化物的顆粒不均勻,影響以后的冷加工及最終的淬回火組織和性能。之后,根據(jù)過冷奧氏體的轉變特點,開發(fā)等溫球化退火工藝:在加熱后快冷至Ar1以下某一溫度范圍內(690~720℃)進行等溫,在等溫過程中完成奧氏體向鐵素體和碳化物的轉變,轉變完成后可直接出爐空冷。該工藝的優(yōu)點是節(jié)省熱處理時間(整個工藝約12~18h), 處理后的組織中碳化物細小均勻。另一種節(jié)省時間的工藝是重復球化退火:第一次加熱到810℃后冷卻至650℃,再加熱到790℃后冷卻到650℃出爐空冷。該工藝雖可節(jié)省一定的時間,但工藝操作較繁。
  2 高碳鉻軸承鋼的馬氏體淬回火
  2.1常規(guī)馬氏體淬回火的組織與性能
  近20年來,常規(guī)的高碳鉻軸承鋼的馬氏體淬回火工藝的發(fā)展主要分兩個方面:一方面是開展淬回火工藝參數(shù)對組織和性能的影響,如淬回火過程中的組織轉變、殘余奧氏體的分解、淬回火后的韌性與疲勞性能等[2~10];另一方面是淬回火的工藝性能,如淬火條件對尺寸和變形的影響、尺寸穩(wěn)定性等[11~13]。常規(guī)馬氏體淬火后的組織為馬氏體、殘余奧氏體和未溶(殘留)碳化物組成。其中,馬氏體的組織形態(tài)又可分為兩類:在金相顯微鏡下(放大倍數(shù)一般低于1000倍),馬氏體可分為板條狀馬氏體和片狀馬氏體兩類典型組織,一般淬火后為板條和片狀馬氏體的混合組織,或稱介于二者之間的中間形態(tài)—棗核狀馬氏體(軸承行業(yè)上所謂的隱晶馬氏體、結晶馬氏體);在高倍電鏡下,其亞結構可分為位錯纏結和孿晶。其具體的組織形態(tài)主要取決于基體的碳含量,奧氏體溫度越高,原始組織越不穩(wěn)定,則奧氏體基體的碳含量越高,淬后組織中殘余奧氏體越多,片狀馬氏體越多,尺寸越大,亞結構中孿晶的比例越大,且易形成淬火顯微裂紋。一般,基體碳含量低于0.3%時,馬氏體主要是位錯亞結構為主的板條馬氏體;基體碳含量高于0.6%時,馬氏體是位錯和孿晶混合亞結構的片狀馬氏體;基體碳含量為0.75%時,出現(xiàn)帶有明顯中脊面的大片狀馬氏體,且片狀馬氏體生長時相互撞擊處帶有顯微裂紋[8]。與此同時,隨奧氏體化溫度的提高,淬后硬度提高,韌性下降,但奧氏體化溫度過高則因淬后殘余奧氏體過多而導致硬度下降。
  常規(guī)馬氏體淬火后的組織中殘余奧氏體的含量一般為6~15%,殘余奧氏體為軟的亞穩(wěn)定相,在一定的條件下(如回火、自然時效或零件的使用過程中),其失穩(wěn)發(fā)生分解為馬氏體或貝氏體。分解帶來的后果是零件的硬度提高,韌性下降,尺寸發(fā)生變化而影響零件的尺寸精度甚至正常工作。對尺寸精度要求較高的軸承零件,一般希望殘余奧氏體越少越好,如淬火后進行補充水冷或深冷處理,采用較高溫度的回火等[12~14]。但殘余奧氏體可提高韌性和裂紋擴展抗力,一定的條件下,工件表層的殘余奧氏體還可降低接觸應力集中,提高軸承的接觸疲勞壽命,這種情況下在工藝和材料的成分上采取一定的措施來保留一定量的殘余奧氏體并提高其穩(wěn)定性,如加入奧氏體穩(wěn)定化元素Si、Mn, 進行穩(wěn)定化處理等[15,16]。
  2.2常規(guī)馬氏體淬回火工藝
  常規(guī)高碳鉻軸承鋼馬氏體淬回火為:把軸承零件加熱到830~860℃保溫后,在油中進行淬火,之后進行低溫回火。淬回火后的力學性能除淬前的原始組織、淬火工藝有關外,還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回火溫度及時間。隨回火溫度升高和保溫時間的延長,硬度下降,強度和韌性提高?筛鶕(jù)零件的工作要求選擇合適的回火工藝:GCr15鋼制軸承零件:150~180℃;GCr15SiMn鋼制軸承零件:170~190℃。對有特殊要求的零件或采用較高溫度回火以提高軸承的使用溫度,或在淬火與回火之間進行-50~-78℃的冷處理以提高軸承的尺寸穩(wěn)定性,或進行馬氏體分級淬火以穩(wěn)定殘余奧氏體獲得高的尺寸穩(wěn)定性和較高的韌性。
  不少學者對加熱過程中的轉變進行了研究[2,7~9,17],如奧氏體的形成、奧氏體的再結晶、殘留碳化物的分布及使用非球化組織作為原始組織等。G.Lowisch等[3,8]兩次奧氏體化后淬火的軸承鋼100Cr6的機械性能進行了研究:首先,進行1050℃奧氏體化并快冷至550℃保溫后空冷,得到均勻的細片狀珠光體,隨后進行850℃二次奧氏體化、淬油,其淬后組織中馬氏體及碳化物的尺寸細小、馬氏體基體的碳含量及殘余奧氏體含量較高,通過較高溫度的回火使奧氏體分解,馬氏體中析出大量的微細碳化物,降低淬火應力,提高硬度、強韌性和軸承的承載能力。在接觸應力的作用下,其性能如何,需進行進一步的研究,但可推測:其接觸疲勞性能應優(yōu)于常規(guī)淬火。
  酒井久裕等[7]對循環(huán)熱處理后的SUJ2軸承鋼的顯微組織及機械性能進行了研究:先加熱到1000℃保溫0.5h使球狀碳化物固溶,然后,預冷至850℃淬油。接著重復1~10次由快速加熱到750℃、保溫1min后油冷至室溫的熱循環(huán),最后快速加熱到680℃保溫5min油冷。此時組織為超細鐵素體加細密的碳化物(鐵素體晶粒度小于2μm、碳化物小于0.2μm),在710℃下出現(xiàn)超塑性(斷裂延伸率可到500%),可利用材料的這一特性進行軸承零件的溫加工成型。最后,加熱到800℃保溫淬油并進行160℃回火。經這種處理后,接觸疲勞壽命L10比常規(guī)處理大幅度提高,其失效形式由常規(guī)處理的早期失效型變?yōu)槟p失效型。
  軸承鋼經820℃奧氏體化后在250℃進行短時分級等溫空冷,接著進行180℃回火,可使淬后的馬氏體中碳濃度分布更為均勻,沖擊韌性比常規(guī)淬回火提高一倍。因此,В.В.БЁЛОЗЕРОВ等提出把馬氏體的碳濃度均勻程度可作為熱處理零件的補充質量標準[6]。
  2.3 馬氏體淬回火的變形及尺寸穩(wěn)定性
  馬氏體淬回火過程中,由于零件各個部位的冷卻不均勻,不可避免地出現(xiàn)熱應力和組織應力而導致零件的變形。淬回火后零件的變形(包括尺寸變化和形狀變化)受很多因素影響,是一個相當復雜的問題。如零件的形狀與尺寸、原始組織的均勻性、淬火前的粗加工狀態(tài)(車削時進刀量的大小、機加工的殘余應力等)、淬火時的加熱速度與溫度、工件的擺放方式、入油方式、淬火介質的特性與循環(huán)方式、介質的溫度等均影響零件的變形。國內外對此進行了大量的研究,提出不少控制變形的措施,如采用旋轉淬火、壓模淬火、控制零件的入油方式等[11,13,18]。Beck等人的研究表明:由蒸氣膜階段向沸騰期的轉變溫度過高時,大的冷速而產生大的熱應力使低屈服點的奧氏體發(fā)生變形而導致零件的畸變。Lübben等人認為變形是單個零件或零件之間浸油不均勻造成,尤其是采用新油是更易出現(xiàn)這種情形。Tensi等人認為:在Ms點的冷卻速度對變形起決定性作用,在Ms點及以下溫度采用低的冷速可減少變形。Volkmuth等人[13]系統(tǒng)研究了淬火介質(包括油及鹽浴)對圓錐滾子軸承內外圈的淬火變形。結果表明:由于冷卻方式不同,套圈的直徑將有不同程度的“增大”,且隨介質溫度的提高,套圈大小端的直徑增大程度趨于一致,即“喇叭”狀變形減小,同時,套圈的橢圓變形(單一徑向平面內的直徑變動量Vdp、VDp)減;內圈因剛度較大,其變形小于外圈。
  馬氏體淬回火后零件的尺寸穩(wěn)定性主要受三種不同轉變的影響[12,14]:碳從馬氏體晶格中遷移形成ε-碳化物、殘余奧氏體分解和形成Fe3C,三種轉變相互疊加。50~120℃之間,由于ε-碳化物的沉淀析出,引起零件的體積縮小,一般零件在150℃回火后已完成這一轉變,其對零件以后使用過程中的尺寸穩(wěn)定性的影響可以忽略100~250℃之間,殘余奧氏體分解,轉變?yōu)轳R氏體或貝氏體,將伴隨著體積漲大;200℃以上,ε-碳化物向滲碳體轉化,導致體積縮小。研究也表明:殘余奧氏體在外載作用下或較低的溫度下(甚至在室溫下)也可發(fā)生分解,導致零件尺寸變化。因此,在實際使用中,所有的軸承零件的回火溫度應高于使用溫度50℃,對尺寸穩(wěn)定性要求較高的零件要盡量降低殘余奧氏體的含量,并采用較高的回火溫度。 
  3 貝氏體等溫淬火
  3.1 貝氏體淬火的組織與力學性能
  高碳鉻軸承鋼經下貝氏體淬火后,其組織由下貝氏體、馬氏體和殘余碳化物組成。其中貝氏體為不規(guī)則相交的條片,條片為碳過飽和的α結構,其上分布著與片的長軸成55~60°的粒狀或短桿狀的碳化物,空間形態(tài)為凸透鏡狀,亞結構為位錯纏結,未發(fā)現(xiàn)有孿晶亞結構。貝氏體的數(shù)量及形態(tài)因工藝條件不同而各異。隨淬火溫度的升高,貝氏體條變長;等溫溫度升高,貝氏體條變寬,碳化物顆粒變大,且貝氏體條之間的相交的角度變小,逐趨向于平行排列,形成類似與上貝氏體的結構;貝氏體轉變是一個與等溫轉變時間有關的過程,等溫淬火后的貝氏體量隨等溫時間的延長而增加[5,19]。
  高碳鉻軸承鋼下貝氏體組織能提高鋼的比例極限、屈服強度、抗彎強度和斷面收縮率,與淬回火馬氏體組織相比,具有更高的沖擊韌性、斷裂韌性及尺寸穩(wěn)定性,表面應力狀態(tài)為壓應力。
  高的門坎值ΔKth和低的裂紋擴展速度da/dN則代表貝氏體組織不易萌生裂紋,已有的裂紋或新萌生的裂紋也不易擴展[2,19,20]。
  一般認為,全貝氏體或馬/貝復合組織的耐磨性和接觸疲勞性能低于淬火低溫回火馬氏體,與相近溫度回火的馬氏體組織的耐磨性和接觸疲勞性能相近或略高。但潤滑不良條件下(如煤漿或水這類介質),全BL組織呈現(xiàn)出明顯的優(yōu)越性,具有比低溫回火的M組織還要高的接觸疲勞壽命,如水潤滑時全BL組織的L10=168h,回火M組織的L10=52h[21]。

 
  上一篇:軸承的震動的產生和軸承溫度過高的原因
  下一篇:正確裝拆軸承與邊界潤滑軸承的區(qū)別
寧波眾信軸承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地址:寧波市鎮(zhèn)海區(qū)駱駝街道鎮(zhèn)駱西路    E-mail:UTSbearing@163.com
銷售一部:0086-574-13738834484    銷售二部:0086-574-18858003714    
電話:0574-87323629    傳真:0574-87323629